將關店200家,虧損,、內斗,,“小火鍋之王”做錯了什么?
文職業(yè)餐飲網程染
“預計全年關閉呷哺呷哺品牌的虧損門店約200家,!”
近日,,呷哺呷哺公布了上半年的業(yè)績預告,關店的消息讓很多餐飲人吃驚,。
在剛經歷了疫情打擊的“火鍋第一股”,,如今正陷入了虧損、關店,、內斗的泥潭,,這讓很多人為“小火鍋之王”的未來擔憂,。
虧損、關店,、內斗,,呷哺呷哺陷入“泥潭”?
1,、上半年虧損4000萬,,營收增速連續(xù)多年下滑
7月30日,呷哺呷哺發(fā)布公告顯示,,其2023年上半年收入19.2億元,,同期收入相比預計增加59%,虧損在4000萬元~6000萬元之間,,較去年的2.55億元,減少80%左右,,但仍然未能實現(xiàn)盈利,。
同時,2023年上半年部分地區(qū)門店仍然受到疫情的影響,,無法充分營業(yè),。公司預計全年關閉呷哺呷哺品牌的虧損門店約200家。
雖然虧損有所縮窄,,但是相對于海底撈,、九毛九的扭虧為盈,呷哺呷哺的成績顯得有些不如人意,。
7月25日,,海底撈剛發(fā)布2023年上半年業(yè)績預告,預計實現(xiàn)營業(yè)收入200億元,,預計實現(xiàn)凈利潤0.8億元-1億元,;7月28日,九毛九則顯示,,其上半年凈利潤1.8億元,,而2023年同期凈利潤虧損8590萬元。
事實上,,呷哺呷哺已經連續(xù)多年營收增速下滑了,。2023年,其營收47.34億元,,同比增長29.2%,,增速同比下降3.6%;2023年的營收是60.3億元,,同比增長27.4%,,增速同比下降1.8%,。
翻臺率更是四連降,2016年~2023年,,呷哺呷哺餐廳的翻座率分別是3.4次/天,、3.3次/天、2.8次/天,、2.6次/天和2.3次/天,。開店速度也持續(xù)下降。2017年~2023年門店總數(shù)分別為759家,、934家,、1022家和1061家。
2,、罷免行政總裁的“宮斗大戲”拉下帷幕
與此同時,,持續(xù)了兩個多月的呷哺呷哺罷免行政總裁的“宮斗大戲”也在近日迎來大結局。
7月28日,,呷哺呷哺的罷免總裁大會在香港如時召開,,并發(fā)布公告,趙怡已被罷免執(zhí)行董事之職,,投票通過率為100%,。
而這個“罷免”經歷了戲劇化的過程。
5月21日,,呷哺呷哺先是以“若干子品牌的表現(xiàn)未能達到董事會預期”為由解除了趙怡行政總裁職務,,接著又準備將其踢出了公司執(zhí)行董事的行列。
在被“踢”出董事會一個星期之后,,趙怡在朋友圈發(fā)文稱,,她是在高鐵的廁所里參加了這場針對自己的解職會議,并在在個人社交平臺上發(fā)了一份近3000字的個人聲明,,在聲明中,,她直接否認了呷哺呷哺給出的“發(fā)展不達預期”罷免理由,揭示了自己離開呷哺呷哺的真實內幕?。c擊此處補課:呷哺前女總裁發(fā)千字長文“喊冤”,!曝光“內訌”真相?)
即使有利益沖突,,也鮮少有如此撕破臉的對峙,,這一場“內訌”一度鬧得沸沸揚揚,在餐飲業(yè)引發(fā)廣泛關注,。
3,、股價半年下跌74%,股東“清倉式”減持
“宮斗大戲”中孰是孰非誰也說不清楚,,但“內訌”必然會導致企業(yè)內耗,,這直接體現(xiàn)在呷哺呷哺的股市震蕩,。
短短的上半年,呷哺呷哺股價在最低跌至6.28港元/股,,與年內最高點27.12港元/股相比,,跌了近74%,刷新22次的股價最低記錄,,半年總市值蒸發(fā)200多億港元,。趙怡被解除職務,當日股價暴跌14.97%,。
前有罷免高管,,后有股價跌爆,其中還夾雜著股東清倉式減持,。
1月20日,,趙怡率先減持了143萬股,套現(xiàn)2640萬港元,,4月,,再度減持套現(xiàn)574萬港元;
3月15日,,持倉長達6年的高瓴資本選擇了清倉,減持了5772萬股,,套現(xiàn)了10億港元,;
3月16日,大摩幾乎上演了清倉式減持,,將所持有的1.04億股份,,減持到0.12億股份,持股比例由9.25%降至0.93%,。
內憂外患,,小火鍋之王的皇冠要掉了?
業(yè)績口碑下滑,、團隊內斗,、人才流失、增長乏力讓昔日的小火鍋之王顯得頹廢,。
背后的原因是什么,?
1、丟失“平民價”,,被年輕人拋棄
“越來越貴了,。”這是很多鐵粉對呷哺呷哺的共同感受,。
2017,、2023,、2023年三年之間,呷哺呷哺的客單價分別為48.4元,、53.3元,、55.8元,呈逐年上升的趨勢,,到了2023年人均消費已突破60元,,達到62.3元。
增長乏力,,呷哺呷哺在不斷轉型升級,,然而在實際過程中反而丟失了原有的價格實惠、性價比高的特色和優(yōu)勢,,導致顧客對于呷哺呷哺漲價和口味的差評屢見不鮮:
“我家附近的呷哺裝修過之后,,漲價了,風格很老氣,,服務也不咋地,。價格跟海底撈差不多的情況下,海底撈有人幫我看孩子還送小玩具,,我高高興興吃一頓,,不香嗎?”
“以前人均50元,,價格便宜還能吃爽,,口味多也不難吃。現(xiàn)在人均80至100元卻吃煮菜葉子,?!薄ⅰ叭馄蛶灼?,菜都少得可憐,,一樣價錢感覺拼盤少了一半的量?!?/p>
帶有“平價”基因的呷哺呷哺在沖刺中高端的途中,,陷入了“低不成高不就”的尷尬:向下,它的性價比不如40塊錢不到的單人火鍋外賣,;向上,,它的服務也遠不比海底撈等品牌連鎖火鍋,在運營發(fā)展中它逐漸迷失了自己,。
曾經吸引學生黨,、打工人的親民小火鍋似乎“變味”了,伴隨口碑的下滑,業(yè)績下滑也成了自然,。
2,、人才流失嚴重,中高層經歷大清洗
趙怡并非首個離職的高層,,早在今年4月16日,,呷哺呷哺子品牌湊湊的創(chuàng)始人張振緯也已離職,而目前公司內部仍有不少公司高管主動或被動地離開,。
“呷哺呷哺的中高層正在經歷大清洗,。”2023年春天,,李靖(化名)決定離開供職數(shù)年的呷哺呷哺集團對媒體透露,。
作為集團中層管理人員,李靖選擇離開有兩方面原因:“一是對公司業(yè)務發(fā)展和管理方式并不樂觀,;二是我負責的業(yè)務被老板臨時叫停,,卻沒有給出合理解釋?!绷硪幻陔x職的高管說:“公司現(xiàn)在人心惶惶,。像是船要沉了,大家都趕緊跑,?!?/p>
但在6月1日,呷哺呷哺創(chuàng)始人賀光啟發(fā)全員信,,稱2023年上半年呷哺集團內部經歷重大人事變動,,屬于“對于不適合的人進行適當?shù)牧鲃印薄K硎?,將進行集團資源的全面整合、建立員工薪酬激勵機制等,。
而早有傳言稱,,呷哺呷哺出現(xiàn)“蛀蟲橫行、官僚主義深入骨髓,、派系爭斗明顯”等管理問題,,一些呷哺內部人士對于賀光啟也有疑心重、難放權等評價,。
高層的震蕩,、管理的失速必然對企業(yè)的經營帶來不言而喻的影響。
3,、新入局者發(fā)起挑戰(zhàn),,小火鍋之王被“圍攻”
業(yè)績持續(xù)下跌、高層動蕩、資本撤退等“內憂”未除,,呷哺呷哺又遭遇了“外患”:作為小火鍋鼻祖的它正在被巴奴,、老鄉(xiāng)雞、和府撈面等正餐或快餐的頭部品牌“圍攻”,。
這些入局者紛紛推出一人食小火鍋:
不久前,,巴奴旗下的“桃娘下飯小火鍋”在北京長楹天街西區(qū)負一層開業(yè),主打人均29元小火鍋,;
一向以日式牛肉飯出名的吉野家,,從今年4月起,就在8城11店新增“自助小火鍋”,,開始試水“自助小火鍋”,;拿到餐飲行業(yè)8億最高融資的和府撈面,開賣6款小火鍋,;擁有800多家直營店的老鄉(xiāng)雞在店內上新38元雞湯鮮蔬小火鍋……
不僅如此,,主打一人食的呷哺呷哺還要接受“在家火鍋”的沖擊,鍋圈等火鍋食材超市的興盛,;莫小仙,、自嗨鍋、食族人等自熱火鍋品牌如雨后春筍般出現(xiàn),;就連每日優(yōu)鮮,、盒馬、叮咚買菜這些生鮮電商近年來也紛紛推出了“火鍋到家”的服務,。
同行者和跨界者都在向著呷哺呷哺這個光明頂發(fā)起沖鋒,,昔日王者壓力山大。
4,、創(chuàng)始人下場“救火”,,呷哺下個增長點在哪兒?
轉型也不是毫無成效,,湊湊就是呷哺呷哺升級的杰作,。
2016年,主打“火鍋+茶飲”全新模式的湊湊成了呷哺新的增長點,,5年間已開出140多家店,,幾乎每13天就開出一家門店。即使在疫情嚴重的2023年,,湊湊品牌收入卻同比上漲40%至16.89億元,,同比增長超過四成。
定位介于呷哺呷哺和湊湊之間的新品牌“ixixi”也應勢而生,,沿用“一人一鍋”的火鍋形式,,客單價超過100元,嘗試覆蓋“早午餐、下午茶,、晚餐,、深夜食堂”四大場景消費訴求。
然而,,承載呷哺呷哺向高端大火鍋轉型重任的湊湊,,在有起色后因張振緯離職卻變成了“無頭蒼蠅”,升級版項目ixixi也隨著趙怡被革職止步不前,。
面對業(yè)績下滑,、股市低迷的現(xiàn)狀,57歲的呷哺呷哺創(chuàng)始人的賀光啟親自下場救火,,又重掌大權,,目前身兼多職:董事會主席、行政總裁兼執(zhí)行董事,,是公司的實際控制人,。
但呷哺呷哺的下個增長點到底在哪兒?或許賀光啟會給出一個答案,。
職業(yè)餐飲網小結:
作為了一個創(chuàng)立了23年的老牌餐企,,呷哺呷哺開出上千家門店、也已成功上市,,這些曾經的榮光是很多餐飲人一輩子的夢想,。
然而,無論是大品牌還是小企業(yè),,都遭遇著一樣的煩惱:增長乏力,、管理困擾等等。
正如海底撈創(chuàng)始人張勇所說:“所有餐飲企業(yè)面臨的困難,,海底撈同樣面臨,;所有餐飲企業(yè)不能解決的問題,海底撈依然沒有解決,。進一步,,退半步,穩(wěn)定了就沖鋒,,不穩(wěn)定就停下穩(wěn)定,穩(wěn)定下來就再沖鋒,?!?/p>
這也許大部分餐企的擴張節(jié)奏和宿命。
你看好呷哺呷哺的前景嗎,?
低價火鍋已到絕境,!突圍之路卻近在眼前…
素菜幾塊錢一份,牛羊肉十幾元一份,人均30多吃得豐盛又熱鬧,,低價火鍋是許多人學生時代的美好回憶,。
經過消費升級的一輪輪洗牌,低價火鍋市場份額一再萎縮,,曾經的品類領頭羊們四處突圍…
總第2801期
餐企老板內參王菁文
份額持續(xù)萎縮,,
低價火鍋成“被遺忘的角落”
日前一份來自美團的火鍋調研數(shù)據顯示,低價火鍋的是市場份額正在持續(xù)萎縮,。在一線城市,,火鍋客單價80元以下的消費占比在15%以下,50元以下竟然僅占1%左右,;在新一線和二線城市,,80-120元的火鍋客單是絕對主流,客單價50元以下的消費占比均為個位數(shù),。
盡管火鍋賽道維持著多年來的高增長,,而低價火鍋的減速卻十分明顯。在美團的一份報告《解密消費者愛的火鍋》中就已顯示,,2023年火鍋品類門店數(shù)逐月穩(wěn)步提升,,增幅已達34%,但在在一線與新一線城市,,客單價30元以下的火鍋門店均為負增長,,在二三線城市,漲幅也不超過3%,。
低價火鍋陪伴許多消費者度過了囊中羞澀的學生時代,,而在一次次消費升級中,品牌跟上時代的腳步卻顯得有些吃力,。消費者常常緬懷那段沒錢卻快樂的時光,,卻總是不愿再回到曾經的那家火鍋店。
低價火鍋的突圍
近年來,,其中的頭部品牌們使勁渾身解數(shù)追趕時代,,效果幾何呢?內參君做了一番觀察,。
傣妹:升級水花不大,,品牌大批更名
1997年,傣妹火鍋的第一家店在安徽阜陽開業(yè),,在此后的10年里,,全國門店一度超過300家,成為了全國大學生最喜歡的聚餐場所之一,。低價是傣妹最大的法寶,,即使在原料成本節(jié)節(jié)攀升的如今,,鍋底30元、肥牛42元,、素菜5元以下,,在火鍋屆里始終是價格殺手般的存在。
遭遇品牌老化危機后,,傣妹的自救不可謂不積極,。由華與華操刀設計了全新品牌形象,打造出了“我愛傣妹,,傣妹愛我”的品牌諺語,,產品上性價比和品質感并重,打造出了爆品“傣妹巴掌大肥?!?。
升級后的形象的確更加深入人心,但是卻沒有助力傣妹實現(xiàn)定位和商業(yè)模式的升級,。內參君發(fā)現(xiàn),,從去年開始,全國多地傣妹門店悄然換了招牌,,新品牌從形象到產品與傣妹原有風格大相徑庭,,卻高調宣傳是“傣妹升級品牌”,連傣妹的“老家”安徽阜陽也不例外,。
從天眼查上,,內參君暫時沒有發(fā)現(xiàn)兩個品牌之間的聯(lián)系,但是大批門店“倒戈”,,很大程度上讓傣妹投入巨資的形象升級前功盡棄,。
呷哺呷哺:步步沒錯,結果全錯
成立于1998年的呷哺呷哺,,代表了低價火鍋的高光時刻,,也凸顯了低價火鍋如今的頹勢。7月29日,,呷哺發(fā)布盈利預警公告,,稱其預期于截至2023年6月30日凈虧損4000萬元-6000萬元之間。這已是呷哺呷哺自2023年開始連續(xù)第三年凈利潤虧損,。
作為低價火鍋曾經的集大成者,,呷哺在品牌升級的道路上,我們很難說它到底犯了什么大錯,。
還有誰記得呷哺以前是這個樣子的
度過了2015年的全盛時期后,,低價火鍋在經營成本高企市場環(huán)境下,盈利水平放緩,,呷哺呷哺積極尋求轉型:竭力擺脫快餐形象,,往精致化、休閑化轉型,。
呷哺呷哺在品牌形象,、產品結構、茶飲,、環(huán)境,、服務等各要素都進行了升級,保住了自己在商業(yè)體中的拿鋪資格,,價格也水漲船高,,由原先的50元左右客單價提升到了80元。
眼看旗下的湊湊火鍋風頭正健,,于是從風格,、模式上多有借鑒。這一切行動似乎都是順勢而為,,卻怎么都沒能帶領品牌再創(chuàng)輝煌,。今年以來,呷哺呷哺資本減持,、高層離職,、市值蒸發(fā)等多重問題集中爆發(fā),讓人不禁懷疑,,到底是品牌出了問題,,還是低價火鍋大勢已去?
季季紅:偏安江西省,,模式創(chuàng)新頻繁
和前面兩個品牌相比,,創(chuàng)立于2001年的季季紅火鍋,在全國名聲不算響,,這是由于季季紅火鍋始終在江西省內深耕,。20年來,季季紅穩(wěn)坐省內第一火鍋品牌的交椅,,走性價比路線,,產品結構和傣妹較為相似,菜單上大部分菜品單價都在10元以下,。
季季紅的200多家直營門店,,絕大部分位于江西省,占盡了區(qū)域地利,。在南昌,,季季紅一條街開店12家,和茶顏悅色在長沙的“人海戰(zhàn)術”頗為相似,。
在一地的絕對領導地位,,讓季季紅敢于頻繁進行模式創(chuàng)新,,通過“新場景革命”來抓住新一代消費者。2023年鋪開的“自選超市模式”反響不錯,,又做了“Pik主題店”,。前不久,季季紅打造新國潮火鍋的“宇宙Di主題店”又亮相了,。
不難看出,,這些新潮的模式和概念,大多吸收了一線城市餐飲創(chuàng)新品牌的創(chuàng)意和理念,,結合自己對當?shù)厥袌龅纳疃壤斫?,才能讓?chuàng)新完美落地。這一切都讓季季紅成為了當之無愧的“南昌紅”“江西紅”,,卻也讓品牌被禁錮在相對狹小的地域當中,,一旦走出江西,很多品牌優(yōu)勢都難將以發(fā)揮,。
低價火鍋之痛:錯失時代機遇
放在整個餐飲消費大盤上來看,,人均50元、80元不算小錢了,,而這個價格放在火鍋上,,卻總被視為“低價”,品質感大受質疑,。
產品壁壘的缺失很大程度上造成了這種局面,。火鍋作為重要的餐飲大賽道,,同質化競爭的現(xiàn)象非常突出,,受制于客單價,低價火鍋無法在產品上打造出深刻記憶點,,消費者只記得白菜1元,,香菇3元,品質感何來,?
在這個基礎上,,品牌勢能更是無從談起。盡管傣妹,、呷哺家喻戶曉,,但是全國各地相仿的品牌隨處可見,從體驗上拉不開根本差距,。因此在傣妹的品牌升級中,,華與華打造的“傣妹巴掌大肥牛”可謂煞費苦心,,可惜仍未力挽狂瀾,。
而另一個重要原因,,恐怕出在近幾年低價火鍋的“占位”失敗上。受制于極致性價比的商業(yè)模式,,低價火鍋店的利潤無法支撐主流商超位置的房租,,在轟轟烈烈的餐飲品牌“進商場”大潮中,傣妹,、呷哺等品牌反而在撤離核心商場,逐漸消失在主流視野中,,也就從消費者心智中漸漸淡出了,。
消費剛需下的“回頭路”
前面也分析了,對于餐飲消費來講,,50元-80元客單價并不嫌低,,而是永不枯竭的剛需消費,當下消費者對于性價比的注重,,其實給低價火鍋留足了生存空間,。對于品牌來講,應該做的是從“品類賽道”,,轉向“價格帶賽道”,,從價格出發(fā),為品牌尋找更加適合的商業(yè)模式,。
從行動上,,以下兩個動作中已經凸顯出機遇,提示餐飲人注意:
重回快餐——在許多核心商圈,,內參君意外地發(fā)現(xiàn),,自助快餐小火鍋的身影越來越多。
退守區(qū)域——季季紅就是很好的例子,,在自己的主場上秉持“拿來主義”,,拿來的都是效益。
聚餐去吃29元自助大骨頭火鍋,,五個人吃三鍋,,老板要“哭”了
導語自助餐在每個地方都很火爆,各種食材琳瑯滿目,、豐富多彩,,一次付費隨便吃,因此自助餐很受大眾喜愛,!
大骨頭自助火鍋陰雨天氣閑著無聊,,同事提議去吃自助火鍋消遣,好吧,!手機查找一下附近的自助餐類型,,一家29元自助大骨頭王火鍋店映入眼簾,,好吧,今天就吃它了,。
一行五人乘滴滴出行直達目的地,,小店位于鬧市區(qū)的一條美食街小巷。
老板介紹:大骨頭一人30(餐具加收一元錢),,酒水費用另收,,也可以自備酒水。還是挺人性化的,。
一次性手套,!大骨頭要用手拿著吃,才過癮,。
各種佐料調味品也是一應俱全,,想吃什么口味自己調。
先來一盆大骨頭嘗嘗鮮,,吃點東西一會兒再喝酒,,這么大一盆骨頭一人吃兩塊就沒了,喊老板再加一盆慢慢吃,。
下酒的小點心,,小涼菜,隨意自取,,但是有一條就是不能浪費,!吃多少取多少,現(xiàn)在國家提倡節(jié)約糧食,,要積極響應,。
邊喝邊聊,酒下去感情上來,,能喝的多喝點,,酒量小的自己隨意,飲酒觀念也要與時俱進,,不勸酒不酗酒,。喝著開心就好。
各種蔬菜隨意取,,香菜,、菠菜、油麥,、生菜,、油菜,茼蒿菜等!還有各種火鍋丸子,、海帶,、腐竹、粉條等食材豐富,,點贊,。
蔬菜很新鮮,綠瑩瑩的,。
來看看大骨頭,,是脊骨!也就是脊椎骨,,肉不多但是味道不錯,,現(xiàn)在的豬肉價格大家都知道,即使是大骨頭也是很貴的,,29元一位這價格這么便宜,一人至少得吃一斤多吧,?
至于肉的好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,!現(xiàn)在的食物還有“完美無缺”的么?
享受完三鍋大骨頭后,,吃飽喝足五個人一共消費了210元,,酒水和飲料花了60.大骨頭和餐具一人30元,感覺還是挺實惠的,,要知道去飯店五個人隨便點幾個菜也得兩三百,。
小凡說:人們之所以喜歡吃自助餐,那就是圖一個實惠,,食材豐富多彩,,想吃什么吃什么。
小凡美食能吃會做,,致力于家常菜分享,,食譜、特色菜探店等,,感謝大家支持與轉發(fā)分享…